全部
  • (27)

易中天:焚书坑儒是要让天下人不敢妄议帝王统治

确立了郡县制以后,秦始皇又连出数招。第一招是“修驰道”,也就是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高速公路网。第二是“去险阻”,也就是拆毁六国在险要之处修建的长城巨堑和城郭要塞。第三是“决川防”,也就是决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的堤防,疏浚鸿沟,开凿灵渠。第四是“销兵器”,也就是没收全国各地民间的武器,集中运到咸阳,铸成大钟和铜人。第五是“大移民”,也就是将天下豪富迁徙到咸阳,人数据说多达十二万户。这些举措的用心,是显而易见的...

  • 350
  • 1
  • 2
  • 0
2019.12.08 19:23

柏林的铜牌

  • 144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8 18:33

列强在近代为什么对中国屡次侵略,对日本却鼎力支持呢?

第一、列强普遍认为日本在亚洲是个弱小国家,容易掌控。在亚洲,真正称得上大国的只有中国、俄国和日本。日本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,为中国的三十分之一,当时人口4000多万,为中国的十分之一。日本是这三国中的一个弱小的国家。虽然在明治维新期间,明治政府提出“富国强兵”的口号,日本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,但在甲午战争前,日本的海军综合实力相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并不强大,且没有铁甲舰,最大的军舰是巡洋舰,当时,北洋水...

  • 47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8 09:37

历史上的今天

  • 11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7 21:20

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?倒幕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是关键

1853年7月,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佩里准将率领四艘巡洋舰来到日本东京湾,迫使幕府于次年签订《日美亲善条约》,这是日本近代的开端。(更多文章请关注)1858年以美国为首的英、俄、荷列强又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统不平等条约。日本陷于严重的民族危机,德川幕府内外交困。幕藩体制作为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,在早期是行之有效的。它给日本带来了两个多世纪的繁荣与和平。 18世纪前后,工商业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,它给商人和手工业者...

  • 782
  • 0
  • 13
  • 0
2019.12.07 21:06

日本人从那里来的?解剖日本历史,发现其中奥秘

民国政治家、思想家戴季陶先生曾说过:“日本在手术台上已经解剖中国成百上千次了,而我们中国人对日本却往往一无所知。”(更多文章请关注) 徐福东渡我先说下有关日本的几个问题,让大家对日本历史有个基本概念。第一个问题,日本人从那里来?一种说法日本人是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,童女渡海,留下的后代。另一种说法日本人是韩国人的后代,日本有天照大神,韩国有天孙大神。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东北人从朝鲜半岛渡海过去的,也就...

  • 27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7 21:02

甲午战争日本实际上是险胜,中国当时有战胜日本的可能吗?

我认为完全有可能战胜或者拖垮日本。 马关条约李鸿章在日本马关谈判的时候,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,当时国际社会一片哗然,李鸿章当即向清政府请求回国治疗,但朝廷并未允许。其实当时伊藤博文很紧张,因为当时日本政府财力、物力已到极限,根本就无力再打下去了。所以就一面威胁清政府要攻打北京,一面又将赔款从三亿自动降至二亿两白银,威胁、利诱清政府签字。 甲午战争2.日本在战前向国内募集的公债约9000万两,国库存款2500万...

  • 34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7 20:58

当今世界各国推行公务员考试是中国人的独创

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,起自于隋朝,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,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。两晋时,朝廷已对所举孝廉、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。隋文帝即位后,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,于开皇七年(587年)设志行修谨、清平于济两科。炀帝大业二年(606年)设“进士科”,以试策取士。唐因隋制,分常举和制举两种,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。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,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...

  • 23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12.07 20:51

中国古代的四大陋习有那些?

中国人还有很多劣习,我简单介绍几种:一是对女人的束胸就是用白布将女子的两个乳房包裹起来,人为的造成一个个太平公主,中国人说的是万恶淫为首,所以女人的两个乳房大概会引起男人的淫乱之心。中国古代的四大陋习有那些? 二是太监制度这个绝对是历史悠久,可谓中国特色。本来一个正常的男人被割掉生殖器是非常耻辱的,但就有人为了名利踊跃争取,成为皇帝身边的人,在明朝时,太监还一度控制了朝政,成为国家的实际领导人。太...

  • 6444
  • 0
  • 40
  • 0
2019.08.20 14:34

公车上书,实际上是有人在康有为背后设了一个更大的局

1895年,甲午战败对朝廷震动是相当大的。即使是主和签了《马关条约》的李鸿章,在全国上下一片痛骂声中辞去北洋大臣后,也是悲愤不已。以至于在后来出使俄国,途径日本马关时,坚决不肯上岸。慈禧太后后来对刘坤一说到:听到甲午战败的消息后,我哭,皇帝也哭,常常是母子对哭。悲愤之情也是难于言表。 关绪皇帝其实此时深感危机的是光绪皇帝,面对割地赔款,国运大丧的政治前景,熟读史书的年轻皇帝,仿佛看见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...

  • 15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2019.08.20 14:30